婴儿打预防针后发烧可能由疫苗反应、轻微感染、免疫系统激活、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通常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药物退热、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
1. 疫苗反应疫苗中的抗原成分可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发热反应。建议家长监测体温,采用温水擦拭等物理降温措施,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退热栓。
2. 轻微感染接种时可能因皮肤屏障受损导致局部感染。家长需观察注射部位是否红肿,配合医生检查血常规,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或抗生素软膏。
3. 免疫系统激活疫苗激活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释放致热因子。建议保持环境通风,减少包裹衣物,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清开灵口服液或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
4. 过敏反应极少数婴儿对疫苗辅料如明胶或抗生素过敏。家长需立即就医排查过敏原,医生可能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肾上腺素笔或苯海拉明注射液等急救处理。
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抵抗力,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出现抽搐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