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儿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大肠杆菌、志贺菌等。病原体感染与卫生习惯、免疫力、接触传播等因素相关。
1、轮状病毒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家长需注意患儿补液,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口服补液盐Ⅲ。
2、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易在夏季集体场所暴发,症状包括呕吐和低热。建议家长做好餐具消毒,必要时使用洛哌丁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
3、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污染食物传播,可导致黏液血便。家长需确保饮食卫生,医生可能推荐头孢克肟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锌制剂辅助治疗。
4、志贺菌志贺菌感染引发细菌性痢疾,表现为里急后重。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小檗碱片、复合乳酸菌胶囊。
夏季应加强儿童手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出现持续呕吐或血便须立即就诊,所有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