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面部可能出现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卡波西肉瘤、口腔毛状白斑等特征性表现,症状按感染进程从早期免疫缺陷到晚期机会性感染排列。
1、脂溢性皮炎:HIV感染早期因免疫抑制导致面部T区红斑脱屑,可能与马拉色菌过度增殖有关,需外用抗真菌药酮康唑乳膏或弱效激素氢化可的松软膏。
2、带状疱疹: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表现为单侧面部簇集水疱伴神经痛,可口服阿昔洛韦或泛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3、卡波西肉瘤:HIV感染晚期合并HHV-8病毒所致血管内皮瘤,面部出现紫红色结节,需系统化疗如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4、口腔毛状白斑:EB病毒侵袭舌侧缘形成白色绒毛状斑块,提示CD4细胞计数严重低下,需加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局部使用鬼臼毒素。
出现上述特征需立即就医检测HIV抗体,确诊后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日常需注意皮肤清洁与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