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病变指卵巢囊肿发生性质改变,可能由生理性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畸胎瘤或恶性肿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式明确性质。
1、生理性囊肿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通常直径小于5厘米,2-3个月经周期内可自行消退,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即可。
2、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卵巢周期性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伴随痛经、性交痛,可通过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或腹腔镜手术干预。
3、成熟畸胎瘤生殖细胞肿瘤包含毛发、油脂等成分,虽多为良性但可能扭转破裂,需腹腔镜手术切除,推荐使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布洛芬缓解术后疼痛。
4、恶性病变囊实性肿块伴CA125升高需警惕卵巢癌,表现为腹水、消瘦,治疗需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术后可辅以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
发现卵巢囊肿后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扭转,每3-6个月复查超声,若出现腹痛加剧、囊肿增大需及时就诊妇科或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