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治疗。肛瘘可能由肛周脓肿、克罗恩病、结核感染、外伤等因素引起,长期不处理可能继发感染或癌变。
1、慢性感染风险无症状肛瘘仍存在慢性感染灶,可能因免疫力下降突发急性化脓。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甲硝唑、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
2、管道复杂化瘘管可能随时间延长形成分支,增加后续手术难度。建议通过肛瘘造影或磁共振检查明确瘘管走向,必要时采用挂线疗法或瘘管切除术治疗。
3、基础疾病进展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导致的肛瘘可能伴随腹泻、腹痛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使用美沙拉嗪、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同时配合生物反馈治疗。
4、恶变可能超过10年的陈旧性肛瘘有鳞状细胞癌变风险。建议定期进行肛门指检和病理活检,确诊后需广泛切除配合放化疗。
无症状肛瘘患者应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每3-6个月复查肛门镜,出现渗液、肿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