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是连接肌肉与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主要分布在四肢关节周围及躯干活动部位,具有传导肌肉收缩力、维持关节稳定的功能。
1、四肢肌腱:
上肢肌腱集中在肩关节如冈上肌腱、肘关节肱二头肌腱及腕指关节屈指肌腱。下肢肌腱多见于膝关节髌腱、踝关节跟腱等负重部位,其中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
2、躯干肌腱:
脊柱周围分布多组深层肌腱,如竖脊肌腱群维持躯干直立;胸腹部有腹直肌腱划参与呼吸运动。这些肌腱呈层状排列,协同完成躯干旋转、屈伸等动作。
3、手部精细肌腱:
手掌侧有屈肌腱鞘包裹的指浅屈肌腱和指深屈肌腱,背侧存在伸指肌腱。拇指独特的大鱼际肌腱群实现对掌功能,这类肌腱表面多有滑膜鞘减少摩擦。
4、足部承重肌腱:
足底腱膜从跟骨延伸至跖骨头,形成拱形支撑结构;胫骨后肌腱穿过内踝维持足弓。长期负重易使这些肌腱发生劳损,需特别注意保护。
5、特殊部位肌腱:
眼球外肌肌腱控制眼球运动,声带肌腱参与发声。这些特殊肌腱具有独特的显微结构,如声带肌腱含有弹性纤维以适应高频振动。
日常可通过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肌腱柔韧性,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胶原蛋白前体物质促进肌腱修复。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发力造成肌腱撕裂,中老年人建议定期进行肌腱超声检查评估退变情况。
孩子腮部疼痛可能与长牙有关,但也可能由腮腺炎、淋巴结炎、口腔溃疡或外伤等因素引起。
1、长牙:
儿童乳牙萌出或恒牙替换时可能出现牙龈肿胀和腮部牵涉痛,常见于6-12岁换牙期。可观察牙龈是否发红隆起,适当冷敷缓解不适,通常1-2周症状自行消退。
2、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垂下方肿胀疼痛,可能伴随发热。需隔离休息并就医确诊,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化脓性腮腺炎多由细菌感染导致,需抗生素治疗。
3、淋巴结炎:
口腔或咽喉感染可能引发颌下淋巴结肿大,触摸有硬结伴压痛。需治疗原发感染灶,淋巴结肿大持续超过2周需排查结核等特殊感染。
4、口腔溃疡:
颊黏膜或腮腺导管开口处的溃疡可能被误认为腮部疼痛,检查可见圆形糜烂面。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使用口腔溃疡贴可促进愈合。
5、外伤因素:
咬合创伤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腮部肌肉或骨骼损伤,表现为局部压痛或淤青。轻微挫伤可冷敷处理,持续疼痛需排除颌骨骨折。
建议保持口腔清洁,选择软质食物避免刺激患处,每日用温盐水漱口3-4次。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张口困难等症状,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面部肿胀应及时就诊。长牙期间可提供磨牙棒缓解不适,腮腺炎患儿需隔离至肿胀消退后5天。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避免过度疲劳诱发免疫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