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可能导致不完全流产、大出血、感染、月经紊乱、继发不孕等危害。药物流产是通过服用米非司酮片和米索前列醇片等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适用于妊娠49天内的健康女性,但存在一定风险。
1、不完全流产药物流产后可能出现妊娠组织残留,导致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残留组织可能引起宫腔感染或形成胎盘息肉,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确诊后通常需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可能使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或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
2、大出血药物流产可能引起子宫收缩不良导致大出血,表现为出血量超过平时月经量2倍以上或持续3周不止。大出血可能导致贫血甚至休克,需紧急就医处理。医生可能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或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严重时需急诊清宫或子宫动脉栓塞术。
3、感染流产后宫颈口开放易发生上行感染,表现为发热、下腹痛、脓性分泌物。感染可能发展为盆腔炎、输卵管炎,增加宫外孕风险。预防性使用甲硝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可降低感染概率,已发生感染需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4、月经紊乱药物流产可能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后续3-6个月内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排卵障碍性子宫出血,可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调节周期,或黄体酮胶囊促进内膜转化。
5、继发不孕反复药物流产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导致宫腔粘连或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薄患者受孕率下降,可能需后续宫腔镜分离粘连或使用生长激素注射液促进内膜修复。多次流产后不孕概率显著增加。
药物流产后应卧床休息1-2周,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会阴清洁,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观察出血情况,如出血超过月经量或持续3周以上需及时复查。流产后饮食应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适量进食瘦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流产后1个月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恢复情况,6个月内应采取可靠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