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尿路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性生活频繁、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细菌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约占80%以上。细菌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膀胱,在尿液中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其他常见致病菌还包括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细菌感染会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典型症状。
2、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能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使细菌在尿路中滞留时间延长。尿流不畅会降低尿液的冲刷作用,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尿路梗阻还可能伴随腰背部疼痛、排尿困难等症状。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时,机体对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这类人群可能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且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4、性生活频繁:
性行为可能将外阴和肛门区域的细菌带入尿道。女性由于尿道较短,更容易在性生活后发生尿路感染。建议性生活后排尿,有助于冲刷尿道。频繁更换性伴侣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5、卫生习惯不良:
如厕后从后往前擦拭、不及时更换内裤、长时间使用卫生护垫等不良卫生习惯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女性经期卫生用品选择不当也可能导致细菌滋生。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预防尿路感染需注意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液生成和排出;避免憋尿,及时排空膀胱;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保持外阴清洁;性行为前后注意清洁;适当补充蔓越莓制品可能有助于预防复发。如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上行至肾脏。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需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