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冒就发烧可能与免疫力低下、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慢性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感冒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发热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常见表现。
1、免疫力低下长期熬夜、营养不良或压力过大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减弱。感冒病毒入侵后更容易激活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引发发热反应。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片、蛋白粉等营养制剂,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匹多莫德口服液等免疫调节剂。
2、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强致热原性病原体感染时,会直接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患者除发热外常伴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治疗。
3、合并细菌感染感冒后继发细菌性扁桃体炎、鼻窦炎时,细菌内毒素会诱发更强发热反应。可能出现脓涕、咽部化脓等症状。需就医进行血常规检查,确诊后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4、体温调节中枢异常部分人群下丘脑体温调定点阈值较低,轻微感染即可引发高热。这类患者发热程度常与感染严重度不匹配,需排除风湿免疫性疾病。可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等退热药物干预。
5、慢性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免疫功能受损,感冒后更易出现持续发热。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监测血糖,慢性肺病患者可备用地塞米松片等应急药物。出现高热不退时须及时就医。
感冒发热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预警症状。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居家保持通风换气。若反复出现感冒后高热或发热超过3天未缓解,需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