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医院
皮肤性病科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是中医学中描述人体气血运行规律的理论,按照特定顺序依次流注于十二经脉,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终循环回到手太阴肺经,形成气血运行的闭环。
1、手太阴肺经: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拇指末端。肺经主气,与呼吸功能密切相关,气血运行从此开始。
2、手阳明大肠经:肺经气血流注至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面部,与肺经互为表里,主传导糟粕,与消化功能相关。
3、足阳明胃经:大肠经气血流注至胃经,起于鼻翼旁,下行至足大趾内侧端,胃经主受纳腐熟水谷,与消化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4、足太阴脾经:胃经气血流注至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胸腹部,脾经主运化水谷精微,与营养吸收和代谢相关。
5、手少阴心经:脾经气血流注至心经,起于心中,沿上肢内侧后缘下行至小指末端,心经主血脉,与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相关。
6、手太阳小肠经:心经气血流注至小肠经,起于小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耳前,小肠经主泌别清浊,与消化吸收功能相关。
7、足太阳膀胱经:小肠经气血流注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沿背部下行至足小趾外侧端,膀胱经主贮存和排泄尿液,与泌尿功能相关。
8、足少阴肾经:膀胱经气血流注至肾经,起于足小趾下端,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胸腹部,肾经主藏精,与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相关。
9、手厥阴心包经:肾经气血流注至心包经,起于胸中,沿上肢内侧中线下行至中指末端,心包经主保护心脏,与心脏功能和情绪调节相关。
10、手少阳三焦经:心包经气血流注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沿上肢外侧中线上行至头部,三焦经主通调水道,与体液代谢相关。
11、足少阳胆经:三焦经气血流注至胆经,起于目外眦,沿体侧下行至足第四趾外侧端,胆经主决断,与消化和情绪调节相关。
12、足厥阴肝经:胆经气血流注至肝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端,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胸腹部,肝经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和气血运行相关。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是中医学气血运行的核心理论,通过了解这一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功能及疾病发生机制,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