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爆裂性骨折内固定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暴力外伤引起,可通过椎弓根螺钉固定、钛网植入等手术方式治疗。
1、暴力外伤:
腰椎爆裂性骨折多因垂直压缩暴力导致,常见于高处坠落时足臀着地,或交通事故中座椅对脊柱的瞬间冲击。这类外力会使椎体呈粉碎性爆裂,骨块可能突入椎管压迫神经。
2、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骨密度降低后,轻微外力如跌倒坐地即可引发爆裂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的椎体常呈"蛋壳样"碎裂,骨折线多位于椎体中后部,易合并脊髓损伤。
3、运动损伤:
跳水、体操等运动中的技术失误可能导致腰椎过度屈曲或轴向负荷,引发椎体爆裂。此类损伤常伴有后纵韧带断裂,需通过CT评估椎管占位情况。
4、病理性骨折:
脊柱肿瘤或骨髓炎会破坏椎体结构,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病理性爆裂骨折。这类患者需先处理原发病,常见表现为夜间痛加重、体重骤降等全身症状。
5、内固定手术:
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是最常用术式,通过连接棒重建脊柱序列。严重塌陷者需行椎体成形术,植入钛网或骨水泥填充缺损,术中需神经监测避免损伤马尾神经。
术后需佩戴硬质支具3个月,避免弯腰扭转动作。康复期建议游泳、卧位蹬车等无负重运动,每日补充1000毫克钙质及800单位维生素D。睡眠时保持脊柱中立位,可在膝下垫枕减轻腰椎压力。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位置及骨愈合情况,若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主要用于筛查新生儿黄疸程度。该检查通过皮肤无创测量胆红素水平,评估是否存在高胆红素血症风险,影响因素包括出生后日龄、测量部位、皮肤厚度及仪器校准等。
1、黄疸筛查:
经皮胆红素测定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规筛查手段。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时易发生蓄积。该检查通过特定波长光反射原理,间接反映血清胆红素浓度,尤其适用于早期发现生理性黄疸向病理性黄疸进展的情况。
2、高胆红素血症预警:
当经皮测定值超过对应日龄的警戒线时,提示可能存在高胆红素血症。这种情况可能与母婴血型不合、红细胞增多症或遗传性酶缺陷有关,需进一步抽血确认血清胆红素水平,防止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3、监测治疗效:
对于接受光疗或换血治疗的患儿,经皮测定可动态跟踪胆红素变化。相较于反复抽血,该方法能减少新生儿痛苦,但需注意光疗期间测量部位需避开眼罩覆盖区域,避免蓝光干扰导致数值偏差。
4、操作便捷性:
仪器轻便易携,可在床旁快速完成检测。测量多选择前额或胸骨部位,要求皮肤清洁干燥无胎脂。早产儿因皮肤通透性差异,结果需结合矫正胎龄综合判断,必要时以静脉血检测为准。
5、局限性说明:
经皮检测结果易受肤色、水肿等因素影响,深肤色新生儿可能出现假性低值。当测得值接近干预阈值或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不符时,必须通过静脉采血复核,避免延误重度黄疸的诊治。
家长发现新生儿皮肤黄染时应配合每日监测,保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测量前避免涂抹油性护肤品,选择固定部位利于数据对比。若黄染蔓延至手足心或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儿可能出现母乳性黄疸,通常2-3周自行消退,期间仍需定期检测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