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牙后仍出现疼痛可能与充填体过高、继发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或邻牙问题有关。建议及时复诊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处理。
充填体过高是补牙后咬合痛的常见原因。补牙材料未完全打磨至与天然牙平齐时,会导致咬合压力集中在修复体上,引发局部牙周膜炎症反应。患者可能表现为咀嚼时尖锐疼痛,叩诊敏感。牙医可通过咬合纸测试定位高点,调整修复体高度缓解症状。
继发龋齿多发生于补牙数月后。当窝洞边缘出现微渗漏或口腔清洁不足时,细菌可侵入充填体与牙体间隙,造成新的龋坏。典型症状为冷热刺激痛或自发隐痛,X线片可见充填体下方透射影。需去除原充填物和腐质后重新修复,严重者可能需根管治疗。
牙髓炎常见于深龋直接盖髓病例。若龋坏已接近牙髓但未彻底去净感染牙本质,补牙后可能发展为不可逆性牙髓炎。表现为夜间自发剧痛、放射痛,冷热刺激延长痛。需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配合使用氢氧化钙糊剂等药物控制炎症。
根尖周炎多因牙髓坏死未及时处理导致。细菌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引起咬合痛、牙龈肿胀。急性期可出现牙齿浮出感,慢性期可能形成根尖肉芽肿。需通过根管治疗配合甲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必要时行根尖切除术。
邻牙问题易被忽视但同样引发疼痛。补牙操作可能改变牙齿邻接关系,导致食物嵌塞或邻面龋发生。患者主诉多为牙龈乳头肿痛、邻牙冷热敏感。需通过牙线检查邻接关系,必要时重新修整修复体形态或治疗邻牙病变。
补牙后应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食物,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定期口腔检查。若出现持续疼痛、夜间痛或牙龈肿胀,应立即复诊。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需警惕继发感染,必要时预防性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补牙后并发症的关键,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