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可通过抗纤维化治疗、病因治疗、保肝治疗、生活干预、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肝纤维化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抗纤维化治疗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秋水仙碱通过调节胶原代谢延缓纤维化进程,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用药。中药丹参、桃仁等配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但须警惕中药肝毒性。
2、病因治疗乙肝患者需规范使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丙肝患者可采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方案。酒精性肝病须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肝需控制代谢综合征。药物性肝损伤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需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保肝治疗水飞蓟宾胶囊可稳定肝细胞膜,还原型谷胱甘肽帮助解毒代谢。甘草酸二铵具有抗炎保肝作用,联苯双酯能降低转氨酶。使用腺苷蛋氨酸可改善胆汁淤积,但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4、生活干预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先选择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深色蔬菜比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5、定期监测每3-6个月复查肝弹性检测、血清纤维化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肝硬化患者需每半年进行胃镜筛查食管静脉曲张。出现腹水、黄疸等并发症时应立即住院治疗,终末期患者需评估肝移植指征。
肝纤维化患者应建立包含肝病科、营养科的多学科管理方案。饮食采用低盐低脂高维生素原则,禁食霉变食物和动物内脏。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或保健品。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值应低于130/80mmHg。建议每季度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及时纠正微量元素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