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药物过敏等有关。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增加患病风险。家族中有过敏性紫癜病史的人群需更加注意预防。
2、环境因素
环境中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加重病情。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是关键。
3、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见的诱因,尤其是链球菌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血管炎症。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有助于预防过敏性紫癜。
4、药物过敏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过敏性紫癜。用药前需了解自身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5、病理机制
过敏性紫癜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可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导致相应症状。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缓解过敏症状。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减轻炎症反应。
-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用于重症患者。
2、饮食调整
- 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增强免疫力。
3、生活方式改善
- 保持室内清洁,减少尘螨和花粉接触。
-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通过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患者应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肾脏功能,避免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