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多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子宫肌瘤、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调节、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部分女性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子宫内膜较厚,表现为月经量偏多。建议家长关注青春期女孩月经情况,必要时进行激素水平检测。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妥塞敏、炔诺酮等药物。
2、内分泌紊乱长期熬夜或压力过大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导致孕激素分泌不足。表现为经血量大且周期紊乱。可选用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优思明等药物调节。
3、子宫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常见于30-50岁女性。除经量增多外,多伴随经期延长、贫血等症状。黏膜下肌瘤需行宫腔镜切除术,肌壁间肌瘤可选择聚焦超声消融术。
4、凝血异常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友病等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经血呈鲜红色且夹带血块,可能伴随皮下瘀斑。需进行凝血因子检测,严重者需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若每1-2小时需更换卫生巾或出现头晕乏力,应及时就诊妇科或血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