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是指骨骼因长期反复承受超过其修复能力的应力而发生的微小断裂,属于应力性骨折的一种,常见于运动员、军人或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群。
疲劳性骨折的发生与骨骼承受的重复性机械负荷密切相关。当骨骼受到持续外力刺激时,骨组织的微损伤会逐渐积累,若损伤速度超过骨骼自我修复能力,便会在受力集中部位形成微小裂纹。这类骨折多发生在下肢承重骨,如胫骨、腓骨、跖骨等部位。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运动后局部隐痛,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持续性疼痛、局部肿胀和压痛。典型特征是休息时疼痛减轻,恢复活动后疼痛加剧。
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在早期可能无法显示骨折线,需通过核磁共振或骨扫描确诊。治疗以充分休息为核心,通常需要停止引发骨折的活动6-8周。严重者需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极少数移位明显的骨折需要手术干预。康复期可进行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逐步恢复活动强度。预防措施包括科学安排训练计划、使用合适的运动装备、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等。
患者应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运动,防止骨折复发或进展为完全性骨折。日常可适当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配合适度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影响正常行走,应及时就医复查影像学,排除其他骨病可能。长期从事重复性体力工作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期发现骨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