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穿孔症状主要有突发剧烈腹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休克等。胃肠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肿瘤等因素引起,需紧急就医处理。
1、突发剧烈腹痛腹痛是胃肠穿孔最典型症状,表现为上腹或全腹持续性刀割样疼痛,常因胃酸或肠液刺激腹膜导致。疼痛可能向肩背部放射,改变体位无法缓解。患者常因疼痛无法直立,需蜷缩身体。穿孔后6-12小时可能出现细菌性腹膜炎,疼痛范围扩大。
2、腹肌紧张腹膜受刺激会引起防御性腹肌强直,表现为板状腹,触诊时腹部僵硬如木板。伴随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种体征提示弥漫性腹膜炎,可能与胃内容物漏入腹腔导致化学性刺激有关。
3、恶心呕吐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血性或胆汁样物质。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能加重并导致脱水。呕吐与胃肠内容物外溢刺激腹膜神经丛有关,后期可能因肠麻痹出现粪样呕吐。
4、发热穿孔后6-24小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39℃,提示继发细菌感染。伴随寒战、脉搏增快等全身炎症反应。发热程度与腹腔污染严重性相关,老年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无明显发热。
5、休克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意识模糊。与大量体液丢失、细菌毒素吸收有关。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和抗感染治疗,休克是胃肠穿孔最危险的并发症。
胃肠穿孔患者应绝对禁食禁水,避免加重腹腔污染。术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少量多餐。恢复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伤口愈合。定期复查胃肠功能,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