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脱位所致青光眼需进行裂隙灯检查、眼压测量、前房角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及视野检查。这些检查可明确晶状体位置、眼压水平、房角结构及视神经损伤程度。
1、裂隙灯检查: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直接观察晶状体位置是否异常,判断脱位方向及程度。同时可评估角膜、虹膜等眼前节结构是否受累,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或继发性改变。
2、眼压测量:
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或Goldmann压平眼压计监测眼压值。晶状体脱位可能阻塞房水流出通道导致眼压升高,需动态观察眼压波动情况以评估青光眼严重程度。
3、前房角镜检查:
采用特殊接触镜直接观察房角结构,判断晶状体脱位是否造成房角关闭或粘连。可鉴别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继发性青光眼,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4、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情况,精确测量晶状体移位距离。对于角膜混浊或瞳孔无法散大者,该检查能弥补裂隙灯观察的局限性。
5、视野检查:
通过静态或动态视野计评估视神经损伤程度。晶状体脱位压迫视神经或长期高眼压可导致视野缺损,检查结果有助于判断青光眼分期和预后。
确诊后需定期复查眼压和视野,避免剧烈运动或头部震动加重晶状体移位。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摄入以防眼压波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禁止倒立、跳水等可能增加眼压的活动。夜间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5度以促进房水回流,出现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