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可能导致肺结节,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空气污染物会增加患病风险。肺结节通常与吸入有害颗粒物、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有关,需结合个体防护与医学检查综合评估。
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二氧化硫等微小颗粒可沉积于肺部,刺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导致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结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持续暴露者更易出现此类病变,早期结节多为良性,但长期未干预可能进展为纤维化或恶性病变。职业暴露于石棉、硅尘等特定污染物的人群,肺结节发生率显著增高,需定期进行低剂量CT筛查。
室内污染如二手烟、厨房油烟同样与肺结节相关,烟草烟雾中的焦油和苯并芘可直接损伤肺组织。部分患者接触霉变物质后可能诱发过敏性肺炎,形成暂时性炎性结节。放射性氡气暴露是导致恶性肺结节的明确环境因素,多见于通风不良的地下空间或特定地质区域。遗传易感人群在同等污染环境下更易出现结节性病变。
建议减少雾霾天户外活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空气净化设备。职业暴露人群应严格佩戴防护口罩,每年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若发现肺结节增长或伴有咳嗽、胸痛症状,须及时至呼吸科就诊。日常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蔬菜水果,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对肺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