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现血块可能与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疾病有关。血便的常见原因主要有消化道出血、肛门疾病、肠道炎症、肿瘤性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经肠道消化形成黑色柏油样便,下消化道出血则多见鲜红色血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导致呕血伴黑便,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常表现为大量呕血。出血量较大时需紧急内镜检查止血,可遵医嘱使用凝血酶、奥美拉唑等药物。
2、肛门疾病痔疮便血多为便后滴血或卫生纸染血,肛裂出血常伴排便剧痛。直肠脱垂可能出现黏液血便,肛周脓肿破裂可排出脓血混合物。这类疾病可通过肛门指诊确诊,轻度患者可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严重者需行痔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3、肠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克罗恩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与血便交替。细菌性痢疾会有发热伴果酱样便,阿米巴痢疾粪便呈暗红色伴腐臭味。炎症性肠病需做结肠镜检查,可遵医嘱服用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等药物。
4、肿瘤性病变结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隐血试验阳性,进展期可出现暗红色血便伴肠梗阻。直肠癌常见里急后重感与细条状血便,肠道间质瘤破裂可能导致突发大量血便。肿瘤标志物检测结合肠镜活检可确诊,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放化疗。
5、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引发自发性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因凝血因子缺乏易出现黑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可能发生药物性肠黏膜出血。这类情况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出现血便时应记录出血颜色、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每日适量饮水与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急性大量出血需立即禁食平卧,尽快前往急诊科就诊。慢性血便患者建议定期进行粪便隐血试验与肠镜检查,40岁以上人群尤其需要筛查肠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