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技术可应用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通过微创方式改善血管狭窄或堵塞问题。具体方法包括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和血栓抽吸术等。
1、冠心病是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将球囊送至狭窄部位,扩张血管恢复血流。支架植入术在球囊扩张后放置金属支架,防止血管再次狭窄。药物涂层支架可进一步降低再狭窄率。
2、脑血管疾病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也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术通过导管将弹簧圈送至动脉瘤内,促进血栓形成,防止破裂出血。液体栓塞剂注射术用于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通过注射液体栓塞剂阻断异常血管。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结合支架和弹簧圈,提高治疗效果。
3、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肾动脉狭窄等同样适用血管内介入技术。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改善下肢动脉血流,缓解间歇性跛行症状。肾动脉狭窄患者可通过球囊扩张术恢复肾脏血流,改善高血压和肾功能。血栓抽吸术用于急性动脉栓塞,通过导管抽吸血栓,快速恢复血流。
血管内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已成为多种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定期随访,确保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