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缺失可通过骨增量手术、引导骨再生术、自体骨移植、种植体植入等方式修复。修复方式的选择主要与骨缺损程度、口腔健康状况、患者年龄等因素相关。
1、骨增量手术通过植入人工骨粉或生物材料增加骨量,适用于轻度骨缺损。手术需结合屏障膜防止软组织侵入,术后需3-6个月骨整合期。
2、引导骨再生术利用可吸收胶原膜隔离软组织,促进自体骨细胞生长。常配合使用脱矿骨基质或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适用于牙周病导致的骨吸收。
3、自体骨移植从下颌支或髂骨取骨块移植至缺损区,适用于大面积骨缺损。移植骨存活率高但需二次手术,可能发生供区麻木等并发症。
4、种植体植入在骨增量基础上植入种植体,需确保种植体周围有至少1毫米骨壁。对于严重萎缩病例可采用穿颧种植或All-on-4技术。
修复期间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吸烟饮酒,定期复查骨结合情况。术后需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必要时补充骨化三醇促进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