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同房可能增加妇科感染风险,常见疾病包括阴道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主要风险因素有经血逆流、免疫力下降、生殖道黏膜损伤、细菌上行感染、激素水平波动。
1、阴道炎:
经期宫颈口轻微扩张,阴道酸碱平衡被经血破坏,致病菌易滋生。同房时摩擦可能造成微小黏膜损伤,增加细菌或真菌感染概率,表现为分泌物异常、瘙痒或灼痛。建议症状持续时就医进行分泌物检查。
2、盆腔炎:
经血逆流可能将阴道细菌带入宫腔,同房压力会加剧逆流风险。炎症可蔓延至输卵管和卵巢,引发下腹持续疼痛、发热或异常出血。急性发作需抗生素治疗,反复感染可能导致输卵管粘连。
3、子宫内膜异位症:
性行为促进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入盆腔,子宫内膜细胞在盆腔异位种植。可能逐渐形成巧克力囊肿,导致痛经加重、性交痛或不孕。确诊需结合超声和腹腔镜检查,药物控制无效时需手术。
4、尿路感染:
经期会阴部潮湿环境利于大肠杆菌繁殖,同房时细菌易被推入尿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严重时引发肾盂肾炎。建议同房后及时排尿冲洗尿道,反复发作需尿培养指导用药。
5、免疫屏障削弱:
经期子宫内膜脱落形成创面,机体免疫细胞向宫腔集中,阴道局部防御力下降。同房可能带入外来病原体,增加HPV等病毒接触感染风险。建议经期避免无保护性行为,事后注意清洁。
经期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更换棉质内裤并用温水清洗。可适量饮用姜茶或热牛奶缓解不适,避免生冷辛辣食物。出血量大时暂停剧烈运动,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若出现发热、严重腹痛或异常分泌物,需及时妇科就诊排查感染。经期结束后3天再恢复同房更利于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