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纵隔淋巴结显示通常提示淋巴结异常,可能与感染、结核、结节病、恶性肿瘤转移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肺纵隔淋巴结肿大主要有炎症反应、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肿瘤细胞转移、结节病肉芽肿形成、风湿免疫性疾病累及等原因,需结合影像学特征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1、炎症反应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纵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常见于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伴有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胶囊。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并增加水分摄入。
2、结核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纵隔淋巴结干酪样坏死,CT可见环形强化伴钙化。患者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需规范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联合治疗,疗程通常6-9个月。治疗期间须监测肝功能并加强营养支持。
3、肿瘤转移肺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多呈融合状且增长迅速。可能伴随咯血、吞咽困难等原发灶症状。确诊需通过支气管镜或纵隔镜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为主,常用化疗药物包括顺铂注射液、培美曲塞二钠注射液。
4、结节病非干酪样上皮细胞肉芽肿是结节病特征性病理改变,纵隔淋巴结常对称性肿大。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红斑、关节疼痛等多系统表现。轻症可观察,进展期需口服泼尼松片调节免疫,严重病例需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病情进展。
5、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引发纵隔淋巴结免疫性肿大,多伴有关节肿胀、皮疹等典型表现。治疗基础疾病可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免疫抑制剂,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需长期随访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发现肺纵隔淋巴结显示异常时应完善结核菌素试验、肿瘤标志物、自身抗体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行PET-CT或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并减少油烟接触,适当进行呼吸操锻炼改善肺功能。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或体重骤降等症状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