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方式缓解。肺炎引起的发热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需结合病因治疗。
1、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拭导致皮肤刺激。可重复进行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减少衣物包裹。若出现寒战需停止操作并注意保暖。
2、药物降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或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解热镇痛药。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但需避免与抗凝药物联用。用药后需监测出汗情况及体温变化。
3、补液支持发热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可帮助调节电解质平衡并促进散热。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需增加补液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4、病因治疗细菌性肺炎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胶囊或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病毒性肺炎可配合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用药需完成全程疗程,不可自行停药。
5、监测护理每2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观察是否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若高热持续3天未退或出现咯血、胸痛需立即就医。
肺炎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选择小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避免剧烈运动。注意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定期开窗换气。若为儿童患者,家长需密切监测精神状态变化,避免使用冰敷等刺激性降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