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出血导致的乏力可通过止血治疗、补液支持、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胃溃疡出血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过多、应激因素、胃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等原因引起。
1、止血治疗胃溃疡出血时需优先控制出血,临床常用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等局部止血药物。对于活动性出血,可采用内镜下止血夹或电凝止血。止血后乏力症状会随血红蛋白回升逐渐改善。
2、补液支持急性出血期需静脉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维持循环血量,严重贫血者可输注红细胞悬液。纠正血容量不足能有效改善组织缺氧导致的乏力感,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3、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辅助减少胃酸侵蚀。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需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根除感染后能降低复发概率。
4、内镜治疗对于Forrest分级Ⅰ-Ⅱ级的活动性出血,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或使用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止血。内镜治疗创伤小且能明确出血部位,术后配合抑酸治疗可加速恢复。
5、手术治疗当出血量大且内镜治疗无效时,需考虑胃大部切除术或血管结扎术。手术适应证包括溃疡穿孔、难以控制的动脉性出血等,术后需长期随访预防贫血复发。
胃溃疡出血恢复期应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低纤维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可适量补充含铁丰富的动物肝脏、瘦肉等,但需注意少食多餐。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若出现头晕加重或黑便复发,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