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肚子疼拉肚子拉稀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当:
食用生冷、辛辣或变质食物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蠕动加快引发腹泻。常见于暴饮暴食或食物过敏者,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绞痛伴水样便。建议记录饮食日记排查诱因,发作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饮食。
2、肠道感染: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产生毒素刺激肠壁。多伴随发热、黏液脓血便,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沙门氏菌等。需通过粪便检测确诊,轻症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者需抗生素治疗。
3、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功能紊乱可能与精神压力、内脏高敏感有关。典型表现为餐后腹痛排便后缓解,粪便呈糊状带黏液。可通过低FODMAP饮食调节,配合解痉药物改善症状。
4、乳糖不耐受:
小肠缺乏乳糖酶导致无法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引发渗透性腹泻。常在饮奶后30分钟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建议暂时回避乳制品,选择无乳糖替代品。
5、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造成肠道持续炎症,伴随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需结肠镜确诊,治疗需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摄入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腹泻期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出现血便或夜间痛醒,需及时消化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完善食物不耐受检测及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