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过敏症状可通过避免接触过敏原、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方式缓解。过敏反应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组胺释放、遗传因素、交叉过敏等原因引起。
1、免疫系统异常免疫系统将猕猴桃蛋白误判为有害物质引发过敏反应。轻度症状可口服氯雷他定片,中重度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肌注肾上腺素注射液。
2、组胺释放猕猴桃中的致敏蛋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出现皮肤瘙痒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配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支气管痉挛需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
3、遗传因素家族过敏史人群更易发生猕猴桃过敏。建议过敏体质者提前进行食物过敏原检测,随身携带盐酸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避免食用猕猴桃及相关制品。
4、交叉过敏对桦树花粉或乳胶过敏者可能对猕猴桃出现交叉反应。出现口腔刺痛感应立即漱口,服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伴发哮喘时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过敏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进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降低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