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在眼压持续失控、药物疗效不佳或视神经损伤进展时需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干预主要适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开角型青光眼晚期、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药物控制失败及视功能急剧恶化等情况。
1、急性发作期: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前房角突然关闭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可能引发角膜水肿、剧烈眼痛及视力骤降。若药物治疗24-48小时内无法缓解,需紧急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防止视神经不可逆损伤。
2、药物控制失效: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仍高于目标值或视神经杯盘比持续扩大,表明病情进展。此时可选择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或引流阀植入术,通过改善房水引流降低眼压。
3、先天性青光眼:
婴幼儿因房角发育异常导致眼压升高,角膜直径增大出现"牛眼"特征。早期需行房角切开术或小梁切开术,避免眼球扩张造成终身视力残疾。
4、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外伤、葡萄膜炎或糖尿病新生血管等因素引发的继发性青光眼,当原发病控制后眼压仍居高不下时,需联合进行睫状体光凝术或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
5、视功能恶化:
定期视野检查显示缺损范围扩大、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性变薄,提示现有治疗不足以阻止疾病进展。此时即使眼压处于正常范围,也需考虑手术干预保护残余视功能。
青光眼术后需定期监测眼压及视功能变化,避免揉眼、剧烈运动等可能增加眼压的行为。饮食可增加富含花青素的蓝莓、黑枸杞等抗氧化食物,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术后恢复。术后3个月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炎滴眼液,出现眼红、眼痛等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