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鼻窦炎可能由鼻腔结构异常、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环境霉菌暴露、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霉菌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被霉菌感染导致的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脓性鼻涕、头痛等症状。
1、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鼻腔结构异常可能导致鼻窦引流不畅,分泌物滞留为霉菌繁殖创造条件。这类患者常伴有持续性鼻塞和嗅觉减退,需通过鼻内镜或CT检查确诊。治疗需手术矫正结构异常,术后配合抗真菌冲洗。
2、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削弱机体对霉菌的防御能力。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发热、鼻腔溃烂等表现,血液检查可见淋巴细胞计数降低。除抗真菌药物外,需同时治疗基础免疫疾病,必要时输注免疫球蛋白。
3、长期使用抗生素广谱抗生素滥用会破坏鼻腔菌群平衡,导致霉菌过度增殖。常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超过两周后出现黄绿色鼻涕。需立即停用抗生素,改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并补充益生菌调节微生态。
4、环境霉菌暴露居住环境潮湿霉变、从事农业种植等工作时,吸入大量霉菌孢子可能直接引发感染。患者多有明确的霉变物接触史,鼻窦CT可见特征性真菌球。治疗需清除环境霉菌源,配合伊曲康唑等口服抗真菌药,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5、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高糖环境易促进霉菌生长。这类患者往往伴有伤口愈合缓慢、多饮多尿等表现,血糖检测可确诊。除使用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外,必须严格调控血糖水平,加强鼻腔清洁护理。
预防霉菌性鼻窦炎需保持居所通风干燥,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出现持续鼻塞、头痛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遵医嘱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严重病例可能需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日常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