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被门挤了可通过冷敷消肿、观察伤情、避免揉搓、适当固定、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手部挤压伤通常由外力压迫、软组织损伤、骨骼错位、血管破裂、神经受压等原因引起。
1、冷敷消肿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块或冷水浸湿的纱布,轻轻敷在受伤部位5-10分钟。冷敷能帮助收缩血管减少内出血,缓解肿胀和疼痛感。注意不要将冰块直接接触皮肤,每隔1小时重复冷敷一次。若皮肤出现破损则需先清洁伤口再冷敷。
2、观察伤情家长需持续观察宝宝手指活动度、肤色变化及疼痛反应。检查是否存在指甲床发紫、手指无法伸直或弯曲、异常隆起等骨折迹象。轻度挤压伤表现为局部红肿,严重时可能出现皮下淤血、变形或开放性伤口。观察期间避免让宝宝抓挠或负重。
3、避免揉搓受伤后24小时内禁止揉捏或热敷患处,以免加重毛细血管出血。家长可用干净纱布覆盖保护皮肤,不要擅自涂抹药膏或推拿。若指甲脱落应保留离断甲片,用无菌敷料包扎后就医处理。哺乳期幼儿可适当哺乳安抚情绪。
4、适当固定对疑似骨折的情况,可用硬纸板或夹板临时固定受伤手指,保持伸直状态。固定范围需超过相邻两个关节,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减少晃动。固定时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婴幼儿可使用弹性绷带缠绕固定,但需每2小时检查指尖血运。
5、及时就医若出现持续哭闹、手指变形、皮肤苍白或发黑、感觉麻木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儿科或骨科就诊。医生可能建议拍摄X线片排除骨折,严重挤压伤需进行清创缝合、甲床修复或内固定手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止痛或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预防感染。
受伤后3天内保持患肢抬高,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手臂。饮食上增加牛奶、鸡蛋等富含钙质食物,促进骨骼修复。恢复期避免接触水或污物,定期更换敷料。2周内不要进行抓握玩具等手部活动,定期复查确保愈合情况。家长需检查家中门缝防夹装置是否完好,教育幼儿勿将手指放入门缝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