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等症状。其症状可能包括口腔疼痛、食欲下降、皮疹、发热、乏力等。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可在1-2周内自愈。
1、发热: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通常是发热,体温可达到38℃以上。发热可能持续1-2天,部分患儿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不适。治疗上以退热为主,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10-15mg/kg进行降温。
2、口腔疱疹:口腔内会出现红色疱疹,常见于舌、颊黏膜和软腭部位。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导致口腔疼痛,影响进食和饮水。可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或口腔喷雾缓解疼痛,同时鼓励患儿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
3、手足皮疹:手掌、脚底和臀部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皮疹通常不痛不痒。皮疹在1周左右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4、食欲下降:口腔疼痛可能导致患儿食欲下降,甚至拒绝进食。可提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酸奶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口腔黏膜修复。
5、乏力:部分患儿可能感到乏力,活动量减少。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剧烈运动。适当补充营养,如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恢复体力。
手足口病的护理重点在于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适当进行轻度活动,避免过度疲劳。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