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拉到脱水需立即补充电解质并就医。脱水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
1、口服补液盐轻中度脱水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其成分配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能有效补充钠、钾、氯等电解质。使用时应按说明书用温水调配,少量多次饮用。若出现呕吐可暂停10分钟后继续服用,儿童需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2、静脉补液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补液时需急诊静脉输液,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葡萄糖注射液,必要时添加氯化钾注射液。静脉补液可快速恢复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需在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操作。
3、病因治疗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联合诺氟沙星胶囊,病毒性腹泻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菌群。寄生虫感染需用阿苯达唑片,但所有药物均须在明确病因后使用,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4、饮食调整脱水缓解后应从米汤、稀藕粉等流质开始进食,逐渐过渡到馒头、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可适量补充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
5、监测体征需持续观察尿量、神志、眼窝凹陷程度等指标,婴幼儿还应监测前囟张力。若出现嗜睡、四肢冰冷、无尿超过6小时等表现,提示重度脱水需紧急医疗干预。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波动。
脱水纠正后仍应保持充足饮水,每日液体摄入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可自制淡糖盐水替代补液盐,每500毫升温水加1.75克食盐和10克白糖。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血便、高热等症状,须及时复查排除霍乱、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老年人及婴幼儿群体建议住院观察,防止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