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形成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抗凝治疗、机械预防、手术取栓、定期监测等方式干预。深静脉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制动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
1、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可抑制血栓扩展,使用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警惕出血风险。
2、机械预防:梯度压力弹力袜或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适用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需注意皮肤保护。
3、手术取栓:导管溶栓或血栓切除术适用于近端大血栓,可能与创伤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损伤有关,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
4、定期监测:超声检查评估血栓变化,D-二聚体检测辅助判断疗效,需警惕肺栓塞等并发症。
骨折后应早期进行踝泵运动,补充足够水分避免血液黏稠,发现下肢不对称肿胀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