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高血压性脑小动脉病变、脑血管淀粉样变性、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1、高血压病变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性,血管壁弹性减弱,在血压骤升时易破裂出血。典型表现为突发头痛伴呕吐,需紧急降压治疗,可选用硝苯地平、乌拉地尔等静脉降压药物。
2、淀粉样变性脑血管β-淀粉样蛋白沉积使血管脆性增加,多见于老年患者。典型表现为反复脑叶出血,尚无特效治疗,可尝试使用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控制急性出血。
3、血管畸形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结构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破裂风险增高。常见于青壮年,表现为癫痫或局灶神经症状,需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
4、凝血异常抗凝药物使用过量或血友病等凝血因子缺乏,导致自发性出血倾向。需立即停用抗凝药并补充凝血因子,严重者可考虑使用重组凝血因子VIIa。
控制血压、避免头部外伤、定期脑血管检查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出现突发剧烈头痛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