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耳朵上有个小孔可能是先天性耳前瘘管,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若出现红肿、渗液等症状需就医。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保持清洁、避免挤压、局部消毒、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
1、保持清洁日常用温水轻柔清洗耳部小孔周围皮肤,避免污垢堆积。清洗后擦干水分,防止潮湿环境滋生细菌。无须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清洁剂,以免破坏皮肤屏障。若小孔无异常分泌物,定期观察即可。
2、避免挤压家长需注意避免让宝宝抓挠或挤压小孔部位,防止外力刺激导致感染。为婴幼儿修剪指甲,睡觉时调整体位减少局部摩擦。若发现宝宝频繁触碰耳朵,可佩戴透气护耳罩或分散其注意力。
3、局部消毒若小孔出现轻微红肿,可用碘伏棉签沿瘘管开口单向擦拭消毒,每日1-2次。禁用双氧水等强刺激性消毒剂。消毒后保持干燥,避免涂抹药膏封闭瘘管。操作前家长需彻底清洁双手。
4、抗感染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时表现为红肿热痛或脓性分泌物,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见药物包括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红霉素软膏等。感染控制前避免沾水,禁止自行挑破脓肿。
5、手术切除反复感染或形成瘢痕的瘘管需行耳前瘘管切除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完整切除瘘管及分支,术后7天拆线。术前需完善耳部CT检查明确瘘管走向,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
家长应每日观察小孔变化,洗澡时避免污水流入。选择纯棉材质衣物减少摩擦,哺乳期母亲需忌辛辣食物。若发现耳周皮肤发红、肿胀或宝宝哭闹抓耳,应及时至小儿外科或耳鼻喉科就诊。未感染期可正常接种疫苗,但需告知医生瘘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