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阴道炎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见原因包括肺结核继发感染、生殖系统结核扩散、免疫力低下、卫生条件差及性接触传播。
1、肺结核继发感染:
肺结核患者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自体接种方式感染阴道黏膜。当患者存在咳嗽排菌时,若未规范处理痰液或手部清洁不足,病原体可能经会阴部接触导致继发性阴道感染。这类患者需同时接受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
2、生殖系统结核扩散:
输卵管或子宫内膜结核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可沿生殖道下行感染阴道。患者多伴有月经异常、下腹坠痛等症状,阴道镜检查可见特征性溃疡病灶。治疗需联合乙胺丁醇等药物进行长程化疗,疗程通常不少于6个月。
3、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其局部黏膜防御功能减弱,更易被结核分枝杆菌定植。这类患者阴道炎症状往往不典型,但病理活检可见干酪样坏死等结核特异性改变。治疗需在抗结核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
4、卫生条件差:
共用浴具、不洁卫生巾使用等行为可能接触被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物品。在潮湿环境中,病原体可存活数周,通过黏膜微小破损侵入。改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消毒贴身物品能有效预防。
5、性接触传播: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患者可通过性行为传播病原体。这类感染常见于阴道后穹窿部位,分泌物抗酸染色阳性率高。建议性伴侣同步筛查,治疗期间需避免无保护性接触。
结核性阴道炎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豆制品,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修复能力。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急性期禁止盆浴及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治疗期间每月复查阴道分泌物及影像学,观察病灶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