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后肚子疼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有关,主要有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黄体破裂等原因。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1、激素水平波动月经结束后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尚未完全恢复平衡,可能引起子宫轻微收缩导致下腹隐痛。这种疼痛通常持续1-2天,可通过热敷腹部、饮用姜茶等方式缓解。日常需注意避免受凉,保持规律作息。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可能刺激盆腔神经引发持续性疼痛,常伴有性交痛和排便痛。确诊需通过腹腔镜检查,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地诺孕素片等药物,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3、盆腔炎病原体上行感染可能导致输卵管和卵巢炎症,表现为下腹坠痛伴阴道分泌物异常。急性发作时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慢性期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
4、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会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经后疼痛,可能伴随月经量增多。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轻症可用屈螺酮炔雌醇片控制症状,重症需考虑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5、黄体破裂月经后期黄体囊肿破裂会导致突发性剧烈腹痛,可能伴有阴道出血和休克症状。急诊超声可明确诊断,轻微出血可卧床观察,严重内出血需立即行腹腔镜止血手术。
日常应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饮食上可适量增加温补类食物如红枣、桂圆,减少生冷刺激食物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异常出血等症状,需尽快至妇科就诊完善超声和激素水平检查。定期妇科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