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壁息肉通常指生长在阴道壁上的良性赘生物,主要表现为阴道内单发或多发的柔软肿物,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颜色多为粉红或暗红,直径多在数毫米至2厘米之间。阴壁息肉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刺激、局部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性交不适或分泌物增多。
1、外观特征阴壁息肉多呈指状或球形突起,质地柔软有蒂,表面黏膜完整无溃疡。较小的息肉可能仅表现为阴道壁局部隆起,较大者可能突出于阴道口外。息肉颜色与周围黏膜相近,若伴有炎症或充血可能呈现鲜红色,长期存在的息肉可能因血液循环障碍呈紫红色。
2、形成原因阴壁息肉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常见于妊娠期女性。慢性阴道炎、宫颈炎等炎症长期刺激阴道黏膜也可导致组织增生。阴道分娩或妇科手术造成的局部损伤愈合过程中,可能形成修复性息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与HPV感染相关,但通常不属于癌前病变。
3、伴随症状多数阴壁息肉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尤其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息肉较大时可能引起阴道异物感、坠胀感或性交疼痛。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黄色或血性分泌物,伴有异味。
4、诊断方法妇科检查通过窥阴器直视即可发现阴道壁赘生物,触诊可判断基底宽度和活动度。阴道超声能明确息肉大小、深度及血供情况。对于形态不典型或生长迅速的息肉,需进行活检排除恶性可能。细胞学检查可鉴别是否合并HPV感染。
5、处理原则无症状的小息肉可暂不处理,定期观察即可。有出血或感染症状者可考虑息肉摘除术,门诊采用电凝或激光治疗即可完成。对于宽基底或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需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及性生活1-2周。
发现阴道异常肿物应及时就医明确性质,避免自行触碰或摘除。日常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长期使用护垫。同房时注意动作轻柔,出现异常出血应立即停止并就医。绝经后女性新发阴道息肉需特别警惕,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