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通常由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跌倒外伤、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
1、保守治疗稳定性骨折可采用支具固定或石膏制动,需配合卧床休息。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洛索洛芬钠、塞来昔布等镇痛药物。
2、药物治疗需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特立帕肽等。钙剂与维生素D作为基础补充剂,常用碳酸钙D3、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
3、手术治疗不稳定骨折或椎体压缩性骨折需手术干预,常见方式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髓内钉固定术。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骨代谢状态。
4、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可配合脉冲电磁场、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康复期需预防跌倒,加强平衡能力训练。
日常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长期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