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腺癌属于胃癌中恶性程度较高、治疗难度较大的病理类型。胃腺癌的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根治,中晚期需结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但易出现复发转移。
胃腺癌起源于胃黏膜腺体细胞,具有浸润性生长和早期转移倾向。相比其他胃癌亚型如印戒细胞癌,胃腺癌对化疗敏感性较低,部分患者存在HER2阳性或微卫星不稳定等特殊分子特征,需个体化选择靶向药物。进展期患者常因肿瘤侵犯血管淋巴管导致肝转移、腹膜播散,手术切除率下降。免疫治疗对PD-L1高表达或MSI-H型胃腺癌有一定效果,但总体响应率有限。
胃腺癌治疗难度还体现在症状隐匿性上,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确诊时约60%患者已属中晚期。肿瘤位置也影响疗效,贲门部腺癌易侵犯食管下端,幽门部腺癌易引发梗阻。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等特殊亚型预后更差,五年生存率不足30%。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或胃癌家族史者。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饮食,戒烟限酒。确诊患者应通过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术后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警惕复发迹象。保持适度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治疗期间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