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般间隔3-7天进行一次效果较好,具体频率需根据体质、症状及艾灸部位调整。
体质平和者或日常保健时,每周1-2次艾灸即可,每次选择足三里、关元等保健穴位,单次艾灸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慢性病调理如寒性痛经、关节冷痛等,可间隔3-5天艾灸一次,连续进行2-4周后观察效果,常用穴位包括三阴交、命门等。急性症状如风寒感冒初期,可每日艾灸大椎穴或风门穴,但连续操作不超过3天。老年人、体弱者及初次尝试者应延长间隔至7-10天,单次时间缩短至15分钟,避免过量耗气。皮肤敏感人群需注意观察灸后反应,若出现持续性红疹或水疱,需暂停并咨询医师。
艾灸后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注意保暖防风,可饮用适量温姜枣茶帮助气血运行。阴虚火旺、高热、皮肤破损者不宜艾灸,孕妇腰骶部及腹部禁用。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舌脉诊断调整灸疗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