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肠道发育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部分或全部缺乏神经节细胞,导致肠道蠕动功能障碍。主要有胎粪排出延迟、腹胀、呕吐、便秘、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胎粪排出延迟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通常在出生后48小时内无法自主排出胎粪,这是该病最典型的早期表现。胎粪排出延迟可能与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蠕动减弱有关。医生可能通过直肠指检或灌肠帮助排出胎粪,必要时会建议进行直肠活检确诊。
2、腹胀患儿腹部明显膨隆,触诊可感到腹部紧张。腹胀程度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腹胀主要由于肠道内容物淤积和气体无法正常排出所致。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开塞露帮助排便,或进行胃肠减压。
3、呕吐患儿可能出现反复呕吐,呕吐物常含有胆汁。呕吐症状通常在喂奶后加重,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呕吐与肠道梗阻和内容物反流有关。医生可能建议暂时禁食,并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便秘患儿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便秘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重,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这与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道蠕动功能异常有关。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或进行灌肠治疗。
5、生长发育迟缓长期营养吸收不良可能导致患儿体重增长缓慢,身高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是疾病晚期的表现,与长期肠道功能障碍导致的营养不良有关。医生会评估营养状况,必要时建议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家长需密切观察排便情况,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喂养时应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患儿腹部温暖,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定期随访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若出现呕吐加重、腹胀明显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手术治疗是根治先天性巨结肠的主要方法,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和饮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