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骨质破坏、椎间隙狭窄、椎旁脓肿、死骨形成及脊柱后凸畸形。
1、骨质破坏:
早期表现为椎体边缘模糊或虫蚀样改变,进展期可见椎体塌陷。X线片显示椎体前缘楔形变,CT可清晰显示骨皮质中断及松质骨内低密度灶。磁共振成像MRI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边缘强化。
2、椎间隙狭窄:
由于椎间盘及相邻软骨终板受累,X线可见椎间隙进行性变窄。CT显示椎间盘密度不均,MRI可见椎间盘信号异常伴邻近终板水肿。该表现需与退行性病变鉴别,结核性狭窄多伴有椎体破坏。
3、椎旁脓肿:
特征性表现为腰大肌影增宽或梭形软组织肿块。CT可见低密度脓液积聚,增强后呈环形强化。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T2加权像呈明显高信号,可清晰显示脓肿沿筋膜间隙扩散的范围。
4、死骨形成:
CT表现为椎体内孤立的高密度影,周围环绕低密度肉芽组织。死骨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在X线平片可能被周围骨质破坏掩盖。MRI死骨区在所有序列均呈低信号,与活性骨组织分界清晰。
5、脊柱后凸畸形:
多发生于两个以上椎体严重破坏时,X线侧位片显示病变节段成角畸形。CT三维重建可准确测量后凸角度,MRI能评估脊髓受压情况。晚期可形成"驼背"样畸形,常伴有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结核患者需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恢复期可在支具保护下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病灶愈合情况,出现新发疼痛或神经症状需及时就医。
宫颈细胞学检查报告单主要关注细胞学诊断结果、病原体检测、炎症程度、细胞改变类型和标本质量评估五个方面。
1、细胞学诊断:
报告单核心部分是细胞学诊断结论,采用TBS分类系统。常见结果包括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ILM、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状细胞癌SCC。不同分级对应不同的临床处理方案,ASC-US以上结果需进一步阴道镜检查或HPV检测。
2、病原体检测:
报告会标注是否检出病原体感染,如HPV病毒、滴虫、念珠菌或细菌性阴道病相关微生物。高危型HPV阳性需特别关注,尤其是16/18型阳性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需同步治疗,避免影响宫颈病变进展。
3、炎症程度: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炎症三级。轻度炎症多为生理性改变,中重度炎症可能掩盖异常细胞形态,需抗炎治疗后复查。报告会描述炎性细胞比例及是否影响诊断准确性,必要时会建议控制炎症后重新取样。
4、细胞改变类型:
详细描述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异常改变特征,包括核增大、深染、核浆比失调等细节。对于非典型腺细胞AGC需警惕子宫内膜或宫颈管病变,往往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隐匿性病变。
5、标本质量评估:
合格标本需包含足够数量的宫颈管腺细胞和转化区细胞。报告会注明细胞覆盖率、固定效果及血液黏液干扰程度。标本不满意时需重新取样,避免漏诊。
建议领取报告后及时与妇科医生沟通具体结果,异常者需遵医嘱进行HPV分型检测、阴道镜或组织活检等进一步检查。日常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适龄女性建议定期联合HPV筛查。均衡饮食补充叶酸和维生素A/C/E,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有助于宫颈健康维护。有性生活的女性应使用安全套降低HPV感染风险,接种HPV疫苗可预防70%以上宫颈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