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不一定会一直便血,便血症状通常与痔疮类型及严重程度有关。内痔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无痛性便血,外痔血栓形成或混合痔嵌顿时可能导致持续性出血,但多数患者便血呈间歇性发作。
痔疮便血多由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表面黏膜导致,血液通常呈鲜红色且附着于粪便表面。轻度内痔患者可能仅在便秘或腹泻时偶发便血,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排便后症状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便血会随痔核体积增大而加重,但通过温水坐浴、外用痔疮膏等保守治疗,出血频率可显著降低。
当痔核发生嵌顿坏死或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时,可能出现持续大量便血,这种情况需警惕失血性贫血。若便血伴随肛门剧烈疼痛、发热或排出暗红色血块,提示可能存在痔静脉破裂或合并其他肛肠疾病,此时便血可能持续存在直至接受专业治疗。长期反复便血者还应排除直肠息肉、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痔疮患者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避免久坐久站。便血期间可用温水清洗肛门,选择无酒精湿巾轻柔擦拭。若便血持续超过一周或单次出血量较大,应及时至肛肠科就诊,必要时接受硬化剂注射、套扎或手术治疗。保持定时排便习惯对预防便血复发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