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终末期四个阶段。不同分期的表现主要有软骨磨损、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畸形。
1、早期早期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轻微磨损,关节面出现细小裂纹。患者可能在长时间活动后感到关节僵硬或轻微疼痛,休息后可缓解。此阶段X线检查可能仅显示关节间隙轻度不对称,无明显骨赘形成。早期干预可通过减轻体重、调整运动方式延缓病情进展。
2、中期中期病变特征为软骨磨损加重,关节边缘开始形成骨赘。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活动后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可能伴有晨僵现象。X线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骨赘明显增生。此阶段需结合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等,配合物理治疗维持关节功能。
3、晚期晚期表现为关节软骨大面积剥脱,软骨下骨暴露并硬化,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患者疼痛持续存在,夜间加重,关节畸形开始显现,日常活动严重受限。X线显示骨赘大量增生,可能出现关节半脱位。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考虑关节置换手术评估。
4、终末期终末期关节结构完全破坏,软骨几乎完全缺失,骨与骨直接摩擦。患者丧失关节功能,伴有严重疼痛和明显畸形,肌肉萎缩常见。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进行关节成形术或置换术。此阶段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需特别注意跌倒预防。
骨性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活动,避免爬楼梯、登山等负重运动。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注意关节保暖,使用辅助器具减少关节压力,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急性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