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胃癌。
1、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长期定植于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嗳气。治疗需采用三联或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2、胃溃疡胃酸和幽门螺旋杆菌共同作用破坏胃黏膜屏障,形成溃疡,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黑便。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配合抑酸剂如雷贝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
3、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表现为饥饿痛、夜间痛。治疗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如埃索美拉唑、甲硝唑。
4、胃淋巴瘤长期感染可能诱发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早期多无症状,晚期可出现消瘦、消化道出血。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必要时联合化疗或放疗。
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应及时规范治疗,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完成疗程后复查确保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