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肘肌肉疼可能与肌肉劳损、肌腱炎、肘关节滑囊炎、神经压迫、骨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
1、肌肉劳损长时间重复肘部活动或过度用力可能导致肌肉纤维微损伤。疼痛多呈酸胀感,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急性期可冰敷15分钟缓解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必要时使用弹性护肘固定。
2、肌腱炎肘部肌腱反复摩擦引发无菌性炎症,常见于网球肘或高尔夫球肘。疼痛集中在骨突部位,握力下降。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局部涂抹,或口服洛索洛芬钠片。超声治疗和冲击波治疗能促进肌腱修复,日常需纠正发力姿势。
3、肘关节滑囊炎肘尖滑囊因摩擦或感染出现炎症,表现为局部囊性肿物伴压痛。细菌性感染需用头孢克洛胶囊抗炎,无菌性炎症可穿刺抽液后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发作期避免肘部支撑动作,使用软垫保护。
4、神经压迫尺神经或桡神经在肘管处受压可引发放射性疼痛,伴手指麻木。早期可通过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配合肘关节支具保持中立位。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尺神经前置术等显微外科手术解除压迫。
5、骨折肘部直接撞击可能导致桡骨头或鹰嘴骨折,疼痛剧烈伴畸形。X线确诊后,无移位骨折可用石膏托固定4周,移位骨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康复期循序渐进进行屈伸训练,配合跌打丸促进骨痂形成。
建议保持肘关节温暖避免受凉,睡眠时勿长时间压迫患侧。日常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前臂肌群力量,工作时每1小时活动肘部5分钟。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出现夜间痛或关节变形,需及时排查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全身性疾病。急性期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钙片和维生素D3软胶囊帮助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