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半月板手术后遗症主要包括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关节弹响和肌肉萎缩。这些后遗症多与手术创伤、康复不当或个体差异有关。
1、关节疼痛:
术后早期疼痛多由手术创伤引起,表现为切口周围或关节间隙持续性钝痛。慢性疼痛可能与半月板残留损伤、软骨磨损或关节炎症有关。可通过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缓解。
2、关节肿胀:
手术刺激导致滑膜充血渗出,表现为关节周围弥漫性肿胀。持续肿胀需警惕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急性期可冰敷加压包扎,慢性期建议超声波治疗配合踝泵运动促进淋巴回流。
3、活动受限:
术后制动易引发关节粘连和韧带挛缩,表现为屈伸角度不足或下蹲困难。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严重者需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
4、关节弹响:
半月板修整后形态改变可能导致关节运动时弹响,多发生在膝关节旋转时。若无疼痛可不处理,伴随疼痛需排查半月板再撕裂或游离体形成。
5、肌肉萎缩:
术后制动导致股四头肌等肌肉废用性萎缩,表现为大腿周径减小。需尽早开始直腿抬高、静蹲等肌力训练,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跑跳等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饮食需保证每日1.2-1.5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摄入,多食用深海鱼、鸡蛋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康复期间可进行直腿抬高、踝泵运动等床上训练,每日3组每组15次,逐步增加抗阻训练强度。睡眠时可在膝下垫薄枕保持轻度屈曲,减轻关节压力。术后6个月需复查核磁共振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