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大便常规7项检查是评估消化系统健康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颜色、性状、隐血、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和脂肪球等指标,帮助诊断肠道疾病。检查结果异常可能提示感染、炎症、出血或吸收不良等问题,需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明确病因。
1、颜色异常:正常大便为黄褐色,颜色变化可能与饮食、药物或疾病相关。黑色或柏油样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红色便可能与下消化道出血有关,灰白色便可能提示胆道梗阻。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胃镜、肠镜或影像学检查。
2、性状异常:正常大便为成形软便。水样便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稀便可能与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硬便提示便秘。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益生菌。
3、隐血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可能由溃疡、息肉、肿瘤等引起。需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止血药物、内镜下治疗或手术。
4、白细胞增多:提示肠道感染或炎症。细菌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炎症性肠病需使用5-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5、红细胞增多:提示肠道出血,可能由炎症、溃疡、肿瘤等引起。需进行内镜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包括止血药物、内镜下治疗或手术。
6、寄生虫阳性:提示肠道寄生虫感染,常见有蛔虫、钩虫、绦虫等。需使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
7、脂肪球增多:提示脂肪吸收不良,可能由胰腺疾病、胆道疾病或小肠疾病引起。需进行胰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或小肠镜检查。治疗包括胰酶替代、胆汁酸制剂或调整饮食结构。
大便常规7项检查是评估消化系统健康的重要工具,检查结果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定期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肠道疾病,维护消化系统健康。